學員心得 摩梭族駐台大使 2009 年 09 月 15 日 我與我最年輕的學員!不到七個月大! 9/12-9/13 兩天時間,她跟著美麗的媽媽來上我的工作坊, 不曾哭鬧,就在一旁自己玩,自己睡著,偶而發出笑聲,讓所有人嘖嘖稱奇! 不禁想像:難道是摩梭族的血液讓她這樣不可思議的乖巧? 課後我封她為 — 摩梭族駐台大使, 完全虜獲人心! Share this:TwitterFacebook請按讚:喜歡 正在載入...
kris8870 2009 年 09 月 16 日 at 09:55:53 回覆 關於Moso: 摩梭在中國雲南,摩梭族其實不算是「女兒國」,也不算是「母系社 會」,摩梭族其實是「家屋社會」。「家屋」是摩梭家族結構的核心倍 份,摩梭人居於家屋,和父母兄弟姊妹同住,終生永不分離,男子找到對 象後到女家過夜(走婚),天亮前離開,懷了孩子則由女方家人共同撫養。 摩梭族絕對不是女尊男卑,更不是徹頭徹尾的性別主義。摩梭族重女而不 輕男,強調互補、不分尊卑、重分享而不佔有。摩梭是世上男女關係最和 諧的國度,沒有情殺、自殺、三角關係的問題,和家庭成員關係也最為密 切,摩梭人輩份分明,對老人家十分尊敬,只要有老人在場開聲(不一定 是認識的人),後輩的爭吵立即停止。摩梭人也十分善良、誠實,絕少糾 紛,大部份人均樂天知命,名利金錢對他們來說沒甚麼意義,罪案率幾近 零,可以說是(希望現在仍是)世上唯一僅餘的世外桃源。 摩梭社會結構最巧妙的地方是它解決了所謂文明社會的大部份社會問 題:老人不受尊重,家庭意識薄弱,人與人的關係疏離,勾心鬥角,社會 及家人長輩在愛與性上給了下一代太大壓力。這些問題完全不會在摩梭出 現。摩梭人白天有最多的親情(財產子女均為家人共同擁有,甚至餵哺嬰 兒也由家中女性分擔,所以摩梭人很多時不知生父母是誰,正因為家人共 同承擔,壓力也就最少,和家人關係也最為密切),晚上則有最多的愛情 (愛慾絕對自主自由,沒有人會過問,摩梭人沒有處女或貞節的概念,也 沒有「翻頭嫁」、「包二奶」、未婚媽媽、濫交、從一而終等問題)。摩 梭人也沒有精神病或都市病。 正在載入...
kris8870 2009 年 09 月 16 日 at 09:57:06 回覆 舅權 男性需要撫養自己的姐妹與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子女。因此,摩梭人最信 任的人為自己的舅舅(稱呼為「阿烏」),他們稱呼自己的生父也為阿 烏,以示尊敬。「阿烏」在後輩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獨有的「舅權」, 就連生父要打子女,也要先得到子女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稱為「阿烏」是 男性的榮譽,男性要通過「阿烏」身份來確認「男權」。此外亦避免讓母 親、兄弟姊妹尷尬與不和。因為同一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往往有不同生父, 若對他們的稱呼不同,會削弱兄弟姊妹間的凝聚力,統稱「阿烏」即避免 這樣的情況發生,強化人們對母系家族的認同與感情。 生母與姨母 摩梭人出生後由整個母系家庭的長輩共同撫養,對生母和姨母只有稱謂上 的不同,而沒有親疏之別,也常常統稱為「阿咪」,有些摩梭人甚至不知 道誰才是親生母親。對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子女,也視為親兄弟姊 妹,而不像漢人那樣稱為表兄弟姊妹。 父親 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孩子擺滿月酒時,母親需要邀請父親出席 並確認親子關係。在過年、重大節日時,子女必須去父親家中拜見父親, 父親亦會送禮物給子女。子女有重大儀式如成年禮等,父親亦必須在場。 但父親並不負責管教和供養子女,他們只需要管教和供養姊妹的子女,與 外甥的關係比親子女親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親父」。 婚姻 由於地域上的差異以及與外人接觸的程度不同,不同地區的摩梭人在婚姻 習俗上會有所差異。 正在載入...
kris8870 2009 年 09 月 16 日 at 09:57:55 回覆 走婚習俗 主條目:走婚 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於永寧摩梭。男性和女性均不結婚, 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繼後或男性勞動力才會娶妻或招婿。青年男女日間多 為集體活動,透過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達心意,具有感情基礎後,二人 均同意,可以進行「走婚」。走婚時,男方只能在入夜後偷偷潛入(摩梭 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房間),與女方同床後,天亮之 前離開(「梭出」)。這種走婚只依賴感情,與經濟等一切外界條件均無 關。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 的子女由女家撫養,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 係。走婚的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 較自由的一夫一妻 有些摩梭人會與伴侶以正式的婚禮結合,但與父系社會的一夫一妻(摩梭 人稱為「一妻一夫」)關係有所不同。正式結婚的夫妻大部份為招婿入 贅,少數是女方外嫁。丈夫稱為「汗處巴」,妻子稱為「處咪」。婚後未 必會同居,有不少正式結婚的摩梭人仍然居於自己所屬的母系家庭,財產 亦分別屬於各自的母系家庭,子女亦由母系家族成員照顧。即使同住,母 系家庭成員亦會幫忙照顧自己的子女,自己亦會幫忙照顧自己或配偶的姨 甥、姪兒,經濟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為主。 這種夫妻關係解除亦較主流社會的夫妻關係自由,大部份沒有登記註冊, 若雙方感情轉淡,或娶媳招婿的家族已有繼承人和足夠勞動力,只要經過 家族同意就可解除婚姻關係,男入贅時子女歸女家,女嫁人時子女歸男 家,亦有視乎實際情況協商的。婚姻解除後,雙方可各自與他人走婚,人 們亦不會歧視他們。 拉伯的摩梭人與普米族、納西族、漢族與藏族雜居,受外界文化影響較 深,加上村寨間地理疏隔難以走婚,故此奉行一妻一夫。他們「阿博」稱 呼父親,「阿烏」只用以稱呼舅舅,並無父親之意。 正在載入...
kris8870 2009 年 09 月 16 日 at 09:59:11 回覆 害羞文化 摩梭人有害羞禁忌,主要見於永寧摩梭。例如絕對不能在火塘前或有親戚 關係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性有關的詞彙,甚至連「阿夏」、「阿注」、 「處味」、「汗處巴」、「懷孕」、「遺傳」、「走婚」等摩梭詞也不 能。否則會令對方尷尬,也是對老人不敬的行為。而「阿達」一詞也不能 在其他母系親屬在場時提起,因為這暗示母親與父親的性關係,會令母親 尷尬。 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現亂倫的一個方式,亦是為了維持母系家族穩定和諧。 寧蒗摩梭處於漢族與彝族地區,至今也沒走婚習慣,亦稱父親為「阿 博」,毫不害羞或尷尬。 正在載入...
sherriwang 2009 年 09 月 16 日 at 10:14:46 回覆 真是好豐富精彩的資訊! 謝謝Kris! 想到她不到七個月大 就來工作坊見證系統排列去看見自己母親的家族 真是太勇猛了! 正在載入...
6 Comments
kris8870
關於Moso:
摩梭在中國雲南,摩梭族其實不算是「女兒國」,也不算是「母系社
會」,摩梭族其實是「家屋社會」。「家屋」是摩梭家族結構的核心倍
份,摩梭人居於家屋,和父母兄弟姊妹同住,終生永不分離,男子找到對
象後到女家過夜(走婚),天亮前離開,懷了孩子則由女方家人共同撫養。
摩梭族絕對不是女尊男卑,更不是徹頭徹尾的性別主義。摩梭族重女而不
輕男,強調互補、不分尊卑、重分享而不佔有。摩梭是世上男女關係最和
諧的國度,沒有情殺、自殺、三角關係的問題,和家庭成員關係也最為密
切,摩梭人輩份分明,對老人家十分尊敬,只要有老人在場開聲(不一定
是認識的人),後輩的爭吵立即停止。摩梭人也十分善良、誠實,絕少糾
紛,大部份人均樂天知命,名利金錢對他們來說沒甚麼意義,罪案率幾近
零,可以說是(希望現在仍是)世上唯一僅餘的世外桃源。
摩梭社會結構最巧妙的地方是它解決了所謂文明社會的大部份社會問
題:老人不受尊重,家庭意識薄弱,人與人的關係疏離,勾心鬥角,社會
及家人長輩在愛與性上給了下一代太大壓力。這些問題完全不會在摩梭出
現。摩梭人白天有最多的親情(財產子女均為家人共同擁有,甚至餵哺嬰
兒也由家中女性分擔,所以摩梭人很多時不知生父母是誰,正因為家人共
同承擔,壓力也就最少,和家人關係也最為密切),晚上則有最多的愛情
(愛慾絕對自主自由,沒有人會過問,摩梭人沒有處女或貞節的概念,也
沒有「翻頭嫁」、「包二奶」、未婚媽媽、濫交、從一而終等問題)。摩
梭人也沒有精神病或都市病。
kris8870
舅權
男性需要撫養自己的姐妹與其他男子走婚生下的子女。因此,摩梭人最信
任的人為自己的舅舅(稱呼為「阿烏」),他們稱呼自己的生父也為阿
烏,以示尊敬。「阿烏」在後輩眼中地位崇高,亦形成獨有的「舅權」,
就連生父要打子女,也要先得到子女的舅舅同意。因此被稱為「阿烏」是
男性的榮譽,男性要通過「阿烏」身份來確認「男權」。此外亦避免讓母
親、兄弟姊妹尷尬與不和。因為同一家族中的兄弟姊妹往往有不同生父,
若對他們的稱呼不同,會削弱兄弟姊妹間的凝聚力,統稱「阿烏」即避免
這樣的情況發生,強化人們對母系家族的認同與感情。
生母與姨母
摩梭人出生後由整個母系家庭的長輩共同撫養,對生母和姨母只有稱謂上
的不同,而沒有親疏之別,也常常統稱為「阿咪」,有些摩梭人甚至不知
道誰才是親生母親。對家中不同「阿咪」所生的子女,也視為親兄弟姊
妹,而不像漢人那樣稱為表兄弟姊妹。
父親
摩梭人都知道自己的父親是誰,孩子擺滿月酒時,母親需要邀請父親出席
並確認親子關係。在過年、重大節日時,子女必須去父親家中拜見父親,
父親亦會送禮物給子女。子女有重大儀式如成年禮等,父親亦必須在場。
但父親並不負責管教和供養子女,他們只需要管教和供養姊妹的子女,與
外甥的關係比親子女親密。所以摩梭人是「知父不親父」。
婚姻
由於地域上的差異以及與外人接觸的程度不同,不同地區的摩梭人在婚姻
習俗上會有所差異。
kris8870
走婚習俗
主條目:走婚
這是摩梭人最具代表性的婚俗,流行於永寧摩梭。男性和女性均不結婚,
除非是家族需要女性繼後或男性勞動力才會娶妻或招婿。青年男女日間多
為集體活動,透過歌唱、舞蹈向心上人表達心意,具有感情基礎後,二人
均同意,可以進行「走婚」。走婚時,男方只能在入夜後偷偷潛入(摩梭
人稱為「摩入」)女方「花樓」(即女方房間),與女方同床後,天亮之
前離開(「梭出」)。這種走婚只依賴感情,與經濟等一切外界條件均無
關。男性稱女情人為「阿夏」,女性稱男情人為「阿注」。二人走婚生下
的子女由女家撫養,男方不需負擔,但父親和子女都知道彼此的親子關
係。走婚的男女分手後,仍可以自由與其他人重新進行走婚。
較自由的一夫一妻
有些摩梭人會與伴侶以正式的婚禮結合,但與父系社會的一夫一妻(摩梭
人稱為「一妻一夫」)關係有所不同。正式結婚的夫妻大部份為招婿入
贅,少數是女方外嫁。丈夫稱為「汗處巴」,妻子稱為「處咪」。婚後未
必會同居,有不少正式結婚的摩梭人仍然居於自己所屬的母系家庭,財產
亦分別屬於各自的母系家庭,子女亦由母系家族成員照顧。即使同住,母
系家庭成員亦會幫忙照顧自己的子女,自己亦會幫忙照顧自己或配偶的姨
甥、姪兒,經濟方面仍然以自己的母系家族為主。
這種夫妻關係解除亦較主流社會的夫妻關係自由,大部份沒有登記註冊,
若雙方感情轉淡,或娶媳招婿的家族已有繼承人和足夠勞動力,只要經過
家族同意就可解除婚姻關係,男入贅時子女歸女家,女嫁人時子女歸男
家,亦有視乎實際情況協商的。婚姻解除後,雙方可各自與他人走婚,人
們亦不會歧視他們。
拉伯的摩梭人與普米族、納西族、漢族與藏族雜居,受外界文化影響較
深,加上村寨間地理疏隔難以走婚,故此奉行一妻一夫。他們「阿博」稱
呼父親,「阿烏」只用以稱呼舅舅,並無父親之意。
kris8870
害羞文化
摩梭人有害羞禁忌,主要見於永寧摩梭。例如絕對不能在火塘前或有親戚
關係的人面前提及任何跟性有關的詞彙,甚至連「阿夏」、「阿注」、
「處味」、「汗處巴」、「懷孕」、「遺傳」、「走婚」等摩梭詞也不
能。否則會令對方尷尬,也是對老人不敬的行為。而「阿達」一詞也不能
在其他母系親屬在場時提起,因為這暗示母親與父親的性關係,會令母親
尷尬。
害羞文化是避免出現亂倫的一個方式,亦是為了維持母系家族穩定和諧。
寧蒗摩梭處於漢族與彝族地區,至今也沒走婚習慣,亦稱父親為「阿
博」,毫不害羞或尷尬。
sherriwang
真是好豐富精彩的資訊! 謝謝Kris!
想到她不到七個月大 就來工作坊見證系統排列去看見自己母親的家族
真是太勇猛了!
Matilda
Hello!Sherri,
L.C.有急事想連繫您,請您試著跟她聯繫!(已在您手機中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