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面前,猶如撕裂般的選邊站,在我心裡,我不曾給過我爸該有的位置,兩年前的家排,慢慢剪開看似痊癒以久的疤痕,看見整坨的麻木與盲目胡亂糊滿傷口,傷口…未曾癒合。
一直以來,家,對我而言,只是供睡覺的房子,「溫暖幸福的家」是偶爾在別人家擦身而過的感受,令我羨慕卻也困惑,原來我對溫暖幸福一點概念都沒有,更遑論遙想是否能擁有,對一個曾苟延殘喘在瀕死邊緣的襁褓來說,活著已是莫名的恩典,求存是全部。在壓力與張力下長大了,在挫敗與寂寞中歷練了,是啊~我是活出自己,帶著抺不去的惆悵活出自己,活出鄉愁,不論在異鄉或故鄉,永遠都是異鄉人,永遠感覺在遊蕩漂泊,彷彿世上沒有什麼重要的事,漂泊的浪人風格,最近還被冠以無敵來形容,並盲目地將井底之見篤定地奉為圭臬。
家,仍是汪洋中的一條船,沒有船錨,沒有帆揚,只有任其漂泊。沒有歸屬。
忙完清明節的工作,開始我的清明之旅,每年總要去一趟嘉義,雖然節日已過,但心裡卻莫名焦躁地帶著陰影情緒烏人,從花蓮出發南下,因修車,在港都當起逍遙背包客探親訪友,才到了老一輩慣稱為「草地」「下港」的老家,只帶著虔敬的合十在祖先們前祈禱,除了約昔日的巴低敘舊,一個人窩在老家,思忖著兩百年來那些我未曾謀面的阿公阿祖太祖….. ,耳邊回想起父執輩說「咱草地ㄟ囡仔~一雙腳夾一付懶趴,丟袂來打拚」 ,托著腮,捻熄煙頭,發動了引擎,短暫停留在被友人比喻為島內移民旅居三年的台中,途中先告知我爸,我將上台北,到了我爸家,跟神龕上的神祖牌上了香,環顧四周後,我留了封信給我爸,簡略的內容…「祝 平安健康 兒 威佑 敬上」。這趟旅程,告了段落。
歸屬,不是錯誤地期待被賜予,不是依賴,來自對於出處正確的認識,正確的關係,是來自於自身清楚明白的認知。
給予父母應有的位置同時,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 各自回歸屬於各自的位置。
回到自己的家, 這趟旅程1325公里,168小時, 踏上旅途那刻,踏上歸程, 回家36年7個月又9天。
兩年來總是有機會便像探望親人般地參加聚會,哪怕是沒興趣的主題,Sherri講師和煦的關懷與包容,催促著我北上,更透過Sherri講師的氣韻,一窺海寧格大師從書本裡暈染出來的慈藹與智慧。
旅途中,想到一位巧遇的天使,在進我爸家門前,她的傾聽與明白,讓我再次聚焦, 也反芻多年前某禪師留下的字句「愛是心中有受,所有感受的總合」。
後記
第一次收我信的老爸,在我返抵花蓮前幾個小時,出現在我家,納悶許久後,我心裡很想跟他說「我很好,我沒事」,彼此慣性的惜字如金,無言的相處,在他回台北後,放下略為緊繃的神經,除了繼續記錄旅途的感想,整理雜亂的日記文,也想看清在我生命裡逐漸浮現的新功課。Tks for all.
Will
4/16/2015
One Comment
sherriwang
看見選邊只是盲目的個人良知,就要決定是否要走出那牢籠,選擇擁有母親也擁有父親。這是要和自己幾十年來的習性面對面,然後轉身的過程。Will 雖然花了很長的時間卻做的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