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三月份是我第一次進到家族排列這個工作坊,議題是「親密關係」, 因為我發現在我的親密關係裡有一種固定的模式分開。
在我的排列前,有個練習讓我發現了我有一個很強大的信念,我出生就是為了保護媽媽。 而我的排列也呈現出我忠誠於媽媽這件事,代表我的人,緊抓著代表媽媽的人的手⋯ 代表我的那個人,眼睛也不曾離開過媽媽⋯ 基於忠誠媽媽,就會有些行為模式無意識的照著她的方式呈現,我不管喜歡的不喜歡的方式,都一點一滴的出現在我生命中。 例如,媽媽是家庭主婦,而我有個信念是我不能跟他一樣,我必需努力工作賺錢,擁有自己的人生。 媽媽對待爸爸的方式,我也無意識的在我的親密關係裡呈現。 甚至我為了不跟媽媽一樣為了小孩而進入婚姻,在12年前我拿過一個小孩,當時的我其實已經與當時的伴侶訂婚正在準備婚禮,可也是因為罪疚感的忠誠而選擇放棄這個生命⋯ 即使我做了不同的事情,但是我仍然在模仿媽媽的方式對待當時的伴侶,例如財務控管。 最終當然跟我的爸媽一樣,走了離婚的路。
進來家排之後,我清楚的收到父母的功課還給父母,也收到了關於「忠誠」這件事的影響力。 家排之後,當我在親密關係裡又有困惑的時候,我可以停下來,先想想我的選擇到底是來自於「忠誠」還是來自於「我要」,如果來自於忠誠,那麼我就在心裡,再做一次與父母的和解。 這對我來講非常重要,避免無意識的繼續創造我不要的結果,也避免讓自己繼續受困內耗。
Bunny
7/28/2020